2014年9月29日星期一

人心解讀 打開事業成長路

心理分析是心理學家及治療師常用的技巧,用以解讀有需要人士的心理狀態,給予協助。其實心理分析也可以應用於工作中,假如打工族懂得讀人術,能夠解讀老闆、同事及客戶的內心世界,再以有效的方法跟對方溝通,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助事業發展更上一層樓。

從蛛絲馬跡找性格「讀人術」是一門與心理分析相關的學問。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課程兼任導師黃偉鴻表示,讀人術是以應用心理學角度,從一個人的眼神、臉部表情、用詞、說話速度、身體語言、髮型、服裝、飾物、家居設計、辦公室案頭擺設、飲食習慣、朋友群特性、手機型號、網上社交稱謂等入手尋找痕跡,了解對方的性格和處事取向。「讀人術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與別人初次見面時,大家可憑一些蛛絲馬跡來初步了解對方為人,而經過長期觀察,讀人術的可信度更高。」

9個讀人術示範點睇老闆
1.口袋有名筆
心理分析:老闆重視個人形象,他的職位較高,平日衣飾配搭也較為講究。
2.每天比同事早到公司
心理分析:老闆對工作的嚴謹程度較高。
3.簽名「大大隻」兼龍飛鳳舞
心理分析:老闆的性格較為霸道,是一個不容易應付的人。
4.簽名「細細隻」兼簡約
心理分析:老闆性格較為隨和,是一個不太愛管人的老闆。
5.辦公室有家人合照
心理分析:老闆性格相對地溫和,做事重視人際關係。
6.辦公室沒有任何合照
心理分析:老闆是一個工作狂,處事手法較狠,不太重視人際關係。
7.喜歡參加船P
心理分析:老闆性格貪玩、年輕、對個人樣子及身材有一定的信心,期望在船P中認識新朋友及展示個人才華。
8.電話中表達流暢,過後能將對話提及的事情一一完成
心理分析:這是一個聽覺取向型的老闆,可放心通過電話來向對方交代事情,一般以女性為多。
9.電話中表達遲緩呆滯,沒多少反應,過後不太記得要跟進的事情
心理分析:這是一個視覺取向型的老闆,通話過後可能將內容忘掉,故此要在通話後多補一個電郵給對方,提醒對方要處理的工作,以免遺漏,一般以男性為多。

看穿性格助上位
黃偉鴻說:「人與人之間溝通無效,有可能是用錯方法,舉例說,大家可通過電話對話來初步了解對方是視覺取向還是聽覺取向的人,再根據對方的性格取向來相處。這樣,雙方溝通合作就會更加順利。」換言之,讀人術能夠看穿合作伙伴的性格,有助打工族在職場上與人打交道,除了提高溝通能力外,也能透過了解上司及客戶的性格來調節相處模式,提升工作表現,建立良好人際關係,事業更容易上位。
(載於2014926 Recruit)



2014年9月22日星期一

影響我思想的人和書


 a. 黃嫣梨博士  

要考究別人思想的源頭、取向,絕對困難,但原來要分析自己的思想,也不容易。大抵第一個人令我愛上看書的,是黃嫣梨老師。那時他教我中國歷史,第一天上課,就已告訴我們要用錢穆先生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做讀書報告。而亦自那時起,我學懂什麼是一家之言、什麼是功力。黃老師教我的,其實並不多,而我能從她那裡學到的也少。但黃老師的文味卻啟發了我,知道怎樣才是個讀書人。 

b. 文思慧博士 

認識文老師是從同學口中說起的。那時嶺南有一科通識科要選,我選了「思考方法」,其他人則選了「邏輯」,而文老師就是邏輯科的導師。之後聽到的,就是其他人說起的 - 文老師的教學及處事風格。然後,是二年級上她的「社會及政治哲學」課。老師給我的,是哲學家的某種處事風格及如何運用批判式思考。而她的那道火,亦間接燃亮了我。 

c. 陶國璋博士  

使我醉心哲學探索及明白學問的真正意義的,是陶國璋博士。在他之前,我一直以為讀書、求學的作用在尋找工作及壓倒他人。是陶老師令我知道學問不是用來炫耀的。做學問要真誠之餘,原來更要對社會、文化有承擔。是陶老師令我有機會見識到當代新儒家的視野,及引導我走進學問大海內,作無止境的旅程。  
 
d. 陶兆輝博士

陶兆輝博士是首位帶我走出純學問的朋友。他是我的催眠導師、也是我身心治療學方面的前輩。陶博士僅比我年長兩年,但他卻更早地建立了自己的思維及教學風格。他的務實、簡樸的作風,開闊了我的眼界,而他的學問亦令我的思考對象重回到生活。陶博士靈活、機巧,對多種學問都有自己的一套領悟,而他對多種技術的應用,更是令我嘆為觀止。  

 e. 胡詠超先生  

胡詠超老師祇教了我一個學期,但他的教學態度與做人風格,卻深深打動了我。胡老師很受學生歡迎。學問好之餘、認真教學。胡老師天性樂觀,愛說笑,令學生如沐春風。胡老師胸襟廣闊,從不介意學生在說話、口舌中,從他身上取便宜、先機。簡單而言,胡老師令站長體會中國文化的寬厚,及儒者身上那股「樂悅精神」。  

f. 羅志華博士 

約在二千年時,我自覺自己的心理學功力未到應有水平,於是便找一些課程去進修,羅志華博士便是我這個時期的心理學及輔導學老師。而他的出現,實際上亦填補了我這方面的某些空白。在他 指導下,我學懂了解夢、解畫及很多輔導學裡的東西。他教我要把所懂的東西集中在一個出招位上,亦著我要體諒他人。 

g. 吳甿博士 

認識吳甿博士的時間,稍晚於陶國璋博士。吳甿老師最初教我中國哲學,深入淺出之餘,又能作些東西方比較。他有他自己的人生體會、也有他自己的生活眼界。他說起課來,又有很多很多富有寓言的故事。後來吳甿博士當上我論文上的指導教授,令我更懂得黑格爾。 

h. 郭康健博士 

郭康健博士是我大學時代畢業論文的指導教授,可是,奇怪地,我卻很少找他傾談。但大學三年內,他教曉我的卻是策略、陰謀。還記得那時在學生會工作,事事強出頭,熱心有如,思慮不足。是郭康健博士教我要盤算、要計劃、要防人及保護自己。


a. 笛卡兒:我思故我在

笛卡兒的這部著作,是我約在十二、三歲時,在我哥哥的藏書裡找到的。最初是翻了幾頁看,並發現哥哥留下的筆記於附頁上。看罷隱約明白哲學大抵在處理甚麼問題,也大約弄懂了「心物二元論」和笛卡兒「我思故我在」的推論。
 
b. 施健新: 經濟學導論

升上中四,經濟科老師推介這部中文著作給我們看。我於是花了三十多元,去把它買了回來。約兩個星期左右,我從頭到尾看了它一次。明白了它的內容,也開始了解每一部書,都應該有它自己一的理路與結構。
 
c. 錢穆: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中六一開學,黃嫣梨老師就叫我們以這本小書做報告。不看也罷,一看竟欲罷不能。錢穆先生的分析,切中各朝代政治制度的要害之餘,更對歷史帶有一份溫情與敬意。讓我首次看到國學大師的風範。
 
d. Hilgard & Atkinson: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同樣是中六,一開學買最貴的一本教科書,就是這部英文著作。這部書,我是分開很多次,逐小逐段去理解的。最初甚至不明所以,似懂非懂。直到後來弄清楚心理學的思維門路,才發現這的確是一本好書。
 
e. 梁燕城: 哲客俠情

預科期間,多次接觸基督教信仰,於是間接聽過梁燕城博士的名字。梁燕城是當時基督教的護教,出了很多講座聲帶。我聽過部分後,覺得梁燕城很厲害,想找一些他的書來看。剛好當時朋友介紹這本,我就看了。而看後這書給我最深的印象是:每個人都可以透過自己的理解與文字,去表述自己對某些事情的意見。
 
f. 傅樂成: 中國通史

中六去到中段,總覺得自己不足。同學有些已經走去看錢穆的《國史大綱》,於是不得不「貪方便」買了套《中國通史》來看。這套書字數相當多,但條理出奇清晰,而且每章結語都穩當中肯,教曉我為學之道,要客觀持平。
 
g. 張五常: 賣桔者言

中七時,《信報》替張五常出版了這部文章結集。同學都說,是高考必備。我雖然不信,但基於想了解「一個大教授是怎樣思考的」,於是就去買了一部回來看。張五常在書內作分析時的手到拿來,獨到準繩,簡直令我嘆為觀止。
 
h. CopiIntroduction to Logic

幸運地上了大學,第一年要選修一科「思考方法」,但大部分同學同時卻選了另一科「邏輯學」。好奇心驅使下,我反而把他們這部「邏輯學」的教科書先看完。事後從中明白了「邏輯學」的實用價值與應用。
 
i. 何秀煌: 思考方法導論

看完「邏輯學」的書,就找來這部「思考方法」的書。這部書以教材形式編寫,是以每個部分編排得都很仔細,而且寫得也很按部就班。書中以很多例子去協助讀者理解,故閱讀起來較之前看的那本「邏輯學」的書易懂。也讓我對思考世界更加響往。
 
j. 李天命: 語理分析的思考方法

這是大學「思考方法」課的指定教科書。薄薄一本,半天時間就可以看完,但它卻教曉了我,在進行思考、辯論之前,所應作的語言準備。而看完它之後,我發言謹慎了,而用詞也精確了。
 
k. 馬國明: 從自由主義到社會主義

大二上文思慧博士的「社會及政治哲學」,勾起了自己對相關範疇的興趣,於是走上灣仔的「青民書屋」找書看,並發現了這部由馬國明(郭月倩)所寫的小書。這本小書對我的啟發,是寫複雜的東西,也可以很淺白,並奠定了我自己日後寫作的風格。

l. 唐君毅:中國文化的精神價值

這是我到社會工作後,才開始看的書。這部書篇幅大,而且條理不算分明。但特點是自成一家,愈看愈有趣味。而由這部書開始,我也明白了甚麼是真正的「高手」,出招可以怎樣還原及連綿不絕。
 
m. 威爾杜林: 西方哲學故事

一直覺得自己兼修哲學,功力總較單薄。大部頭的西方哲學史又啃不下。在機緣巧合下,於旺角樂文書屋發現了這部書。由西方古希臘哲學家一路講到當代的各個高手,講故事之餘,又不忙加入些相關的思想介紹,簡直令我愛不釋手。紮實了我對西方哲學的了解,也豐富了我的心靈。
 
n. 勞思光:中國哲學史

為了考入新亞,於是花了兩個多月,看完整套的《中國哲學史》。看罷之際,忽然明白哲學家與思想家的分別,也明白思想系統性及其發展的重要性。
 
o. 王德昭:西洋通史

現代文明源自西方,而文明的演化則與歷史進程密不可分。那一年,行過書局,發現這本厚薄適中,理路不錯,於是花了一星期左右去看畢它。果然,之後對現代文明的理解,立體及深入了不少。

p. John Rawls: Theory of Justice 

這是受到大學時的一位同學影響而讀的一本書。那同學很喜歡說公義,於是在課後的一個機緣巧合下,我就在書局裡買了。這書不易理解,但當中提到的無知面紗、公義原則和對理性的設想,都令我大開眼界,亦讓我受用至今。



2014年9月13日星期六

從《平成 對 昭和 幪面超人 大戰》談起

對於幪面超人迷來說,最大的喜訊,莫過於知道劇場版,找以往的超人主角來客串一下,再找一大批怪人、大怪人跟一眾超人對決。更何況,今次請來的,是一號的主角本鄉猛昭和、平成兩代的超人?

本來憑著兩個昭和代的超人主角,再加幾個平成代的超人主角來擔正,這齣劇場版的吸引力,是十分充份的。可惜的是,隨著幪面超人劇作組的編劇水平下降,電影公式不停重複又重複,劇情求其炒作,近期幪面超人劇場版(包括這齣)的可觀程度,已去到了一個慘不忍睹的地步。

一如所料,劇情又是超巨型邪惡組織作惡與千百怪人復活生事。再用幾個有串連時空能力的超人(今次是Decade) ,把一眾超人召來,然後大做文章。然而,問題的關鍵,是劇情單薄得難以接受。而眾多超人的對決,新鮮不再之餘,亦無聊得讓人發笑。

類似的胡亂對決,在其他超人劇場版中,亦經常出現。像《銀河奧特曼劇場版1 & 2》,那種電腦合成特技,更惹人討厭。而把遊戲卡概念硬套在超人兄弟上,就更是對上一輩超人迷的不敬

也許,當一個國家的文化風光不再,其國民的創造力就是跟著減退,用最小的資源投放在最保守的生產線上,然後逐步逐步邁去萎縮,乃至最終死亡。日本之前,是文化創意大國,其殘餘的煇煌,與及其一貫的製作態度,足以令她苟延殘喘多一段時間,但之後呢?相信值得所有人留意和深思。

順帶一提,是趁暑假把這齣劇場版配上粵語,在影院內放的做法,其實並無多大意義。一來,上一代超人迷不會就此進場;二來,新一代超人迷卻未充分成長

香港版,預告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VZmrAQPA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