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8日星期一

從政治心理學的角度看《社民連》最近的內訌

江湖恩怨、權力鬥爭、路線分歧、派系衝突等一類的事情,旁人通常都很難充分了解。但觀乎近日報章的報導和網絡資料的流通,於《施政報告》發表後,又沒有黨委對之加以「針對性」的發言,《社民連》的內訌,似是不爭的事實。而作為香港冒起得最快及最年青的政黨,《社民連》現今局面的形成,實發源於新主席陶君行上場和「維園阿哥」任亮憲的加入。先說陶君行先天上的不足。這誠如《社民連》創黨主席黃毓民所言,陶君行外表「白白淨淨、斯斯文文、官仔骨骨」,辯材雖佳但卻稍欠煽動力。這若放之在「溫文、中產」路線的政黨,固然沒有問題,但偏偏放在以激進、抗爭和草根為本的《社民連》身上,卻顯得有點格格不入。況且,前主席黃毓民珠玉在前,又有梁國雄陳偉業兩位資深立法會議員坐陣,陶君行上任,實先輸一仗,很難發揮個人抱負與處事風格。再說「維園阿哥」任亮憲的權力追逐之路。說坦白,筆者直覺上也認為任亮憲從性格到行事風格上,都更接近黃毓民。而看他於短短時間內冒起,在極短的時間內「上位」,就知他的「權力慾」和「爭雄意志」有多強大。況且,任亮憲年紀較輕、中氣過人,辯技殺氣騰騰,也正合《社民連》一眾年輕會員的心理需要,覺得他才是「未來的希望」,並視他為偶像。此一來,兩雄相遇,互鬥一番,自然就在所難免。筆者向來對《社民連》沒有好感,但一直覺得《社民連》於香港的政治光譜裡應佔一席位。祇願他們的內耗可以早日解決,若不能共存,就及早分道揚鑣。

標籤:

2010年10月13日星期三

超級巨聲‧夢工場

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的《超級巨聲2》,隨著大熱林欣彤帶病勝出後,終告一段落。而觀乎林欣彤連奪多獎,包括:網上人氣大獎,與及在第十五集的決戰完美演出,在網上熱播,點擊次數以百萬計,相信她日後的星途也必然燦爛。而這個脫胎自兩岸同類的歌唱比賽節目發展至今,亦漸漸見證了香港兩個世代間的交替與變化。

回首六、七十年代,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早已了推出較小型的歌唱節目比賽《聲寶之夜》,而到了八、九十年代,則舉辦了較具規模的《新秀歌唱比賽》。前者以五盞燈為最高分,設立每晚的台主,並最終捧紅了葉麗儀。後者則經過幾輪選拔,設冠亞季及台風獎,捧紅了梅艷芳鄭秀文許志安等一眾的歌手。但無論是《星寶之夜》或《新秀歌唱比賽》也好,當年的參賽者大抵都可以,祇攻一、兩類,甚至是一、兩首歌曲,然後經一次起,兩次止,或最多三次的比賽,便可獲得名次及歌星合約。但事至今日,參加《超級巨聲》比賽,卻是一場超級耐力賽。

首先,根據現時的遊戲比賽玩法,參賽者絕不可能祇懂得一、兩類歌。普通話、粵語及英語歌曲,是基本要求。懂日語、韓語,亦並不出奇。其次,參賽者選歌的層面,亦不能僅限於某一個年代。能貼緊最新音樂潮流,固然重要,但對香港乃至世界流行音樂史,也不能完全沒有認識。再次,是比賽前及比賽途中,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對參賽者的「加工」培訓,已經包括了歌唱技巧連形象改造等的一系列東西,再不是以前所謂「靠把聲,唱得好」便可以。又次,是概念源自國外「真人秀」的參賽者添加式紀實節目,令參賽者不單止在台上要面對鏡頭,連在台下也同樣需要面對觀眾。更有甚者,部分參賽者的父母兄弟姊姊朋友,都要輪流上鏡。最後,才是正式的在上台表演及接受評判的尖銳批評,然而,能進階與否,卻是各安天命。

從以上可知,現時香港整個社會其實都處於一個「真人秀」式的高度競爭狀態,跟九十年代以前的生活基本格調,以「一鋪定輸贏」,相差很遠。而電視台借機宣傳自己是一個「音樂及歌唱的教育節目」,也實在令人質疑當中的「教育」,除了是讓觀眾覺得「過癮」及獲益外,對參賽者是否過份「殘忍」?

結尾前,也順帶說一下電視廣告有限公司的相關巧妙安排與部署。眾所週知,去年於《超級巨聲》播至接近決賽時,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正好與香港的四大唱片公司鬧翻。當時的節目主持人,瞬間被無聲換調不用說,到最後幾集有國內同胞加入混戰,並最終奪得「金咪獎」,也都令人對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的「隻手遮天」能力感到嘩然。早前聽廣管局決定正式就電視廣告有限公司是否有涉及「壟斷」展開全面調查,祇希望能破解當中真相。

(原文刊於【日本】今日論談報 港澳台版 9月號)

標籤:

2010年10月3日星期日

卡特及其超前時代的眼界

六十分鐘時事雜誌》訪問美國前總統卡特(Jimmy Carter),引領筆者反思美國的主流價值變化與及民主制度的不足等問題。長久以來,卡特給人的印象,都是「花生佬」及「歷來最失敗的美國在任總統」之一。卡特衣著向來簡樸,缺乏個人特色的魅力,更要命的,是他在任期間,早被傳媒形容為「土頭土佬」。而於他在任的第四年,伊朗更發生了脅持美國人質的事件,讓人覺得無論從那一個角度看,他都不配當上「世界第一大國的領袖」。然後,事實是這樣嗎?算起來,第一個能認清卡特功績的組織,應該是2002年「諾貝爾和平獎」的評審委員會。他們確認了卡特在「中東和談」過程上的先導位置,並頒了獎給他。而卡特在接受電視訪問時,則表示在「伊朗人質事件」上,儘管美國當時意見,傾向以武力解決問題,而這樣做的話,也能推高他的民望,但「沒有對伊朗進行任何軍事行動」,卻是他自詡任內其中一件最「引以為傲」的事。這再加上卡特的節約、環保,堅持減省總統個人不必要的支出1,大力主張全國節能2之餘,並於白宮內安裝首副「太陽能裝置」3。諸此種種,都顯示卡特較之其同時代美國人的主流價值,走前了許多步。而民主制度的無理、無情,則在於人民的質素4沒有一定保證。選民在「投票」時,祇會顧及眼前的各種權利,而未必會作周詳而全盤的社會考慮,更惶論期望他們能超越時代了。卡特祇做了一任的總統,他的繼任人列根(Ronald Reagan)則是做了兩任兼且是「歷來最受歡迎的美國在任總統」。然而,卻有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列根的政績很多是由「公關技巧」與「形象包裝」所促成,在個人眼界方面,反不及卡特。歷史的吊詭,此為其中一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為節省無謂開支,卡特更曾倡議取消總統到達任何地方,必須現場奏起《最高統帥》之樂章的規定。
2:據統計,卡特時代美國整體的原油進口數量,較之他的前任及後任總統時期,都要少得多。
3:這項工程,在列根上任後不久,以「無此必要」的理由拆去。
4:民主制度的弱點之一,是它不具備「保證選民質素」的內涵。換句話說,就是民主制度,不一定能確保所有「選民」都必然具備「優良」的質素。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