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7日星期三

「社民連接連搶咪」及「到處噴艾未未頭像」之我見

有網友叫我發表對現時「社民連到處衝上台、搶咪、叫囂」,及另外「一些人到處噴艾未未嘜頭」的看法。首先,我要說,我這方面的思考,並不成熟。但事實上,也是很遺憾的,是在這方面,於香港也不見得有很多人比我成熟。我是看過幾本書,參與過些社會活動,再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才作出以下的想法的。其次,自我廿多年前第一次上街遊行起,我已經很不喜歡當年的四五行動,覺得他們很霸道,而且不理性。而現在的社民連,其實就是當年的四五行動的化身。再次,是我心裡亦不喜歡強權,這無論是以前港英、現在香港政府,抑或是中共也好。又次,是對於政治安排上的不滿,我總贊成先透過正式渠道溝通,繼而是用盡所有合法而理性的手段,再繼而才是「非暴力抗爭」,包括:靜坐、絕食等。跟著,我認為無論甚麼用甚麼手段,都應該要「『對準』位置和『弄清楚』抗爭的對象」,想控訴甚麼,就請去那個相應單位行動。人家搞其它活動,你走去騷擾人做甚麼?比如:你抗議中共捉人,那夠膽的話,請回內地去抗議,或至少請走去中聯辦。卻不要到處叫囂、噴漆,偽裝熱血和藝術,騷擾香港平民百姓。最後,也許是最重要的,是我覺得雖然我個人非常不喜歡現時社民連的做法,但在現時中國及香港的政治形勢及條件下,我卻非常肯定地說,他們是有「存在的必要」的,來用之以平衡「另一邊(極端封閉及保守勢力)的傾斜」。況且,假若我們香港人連他們這樣做都不了忍受,到時民怨積聚或許會更嚴重!

標籤:

2011年4月5日星期二

對日本「3.11」災難的多元、通識教學聯想

禍福本無一定道理可遁,就像日本3.11由九級地震所引發起的海嘯及核電廠洩漏 幅射危機為例,人力與科技的力量,不能不顯得渺小。這正如日本首相菅直人所 說:這次可能是日本歷來最嚴重的災難事件。然而,這事件對香港教育又有何意義呢?依筆者看,至少有以下幾點:


一, 作為情感及生死教育的一課,讓學生透過電視畫面及新聞剪輯資料,分享 對禍、福、死亡的看法,並以當中某些「捨己為人」個案,突顯人道價值的精采。過程中,亦可比較日本民族對災難事件的反應,與其他民族的不同。


二, 作為災難意識與危機管理反應的培育。比如:教師可藉著事件,讓學生扮演領袖的角色,叫他們指出,在危難情況之中,究竟該如要處理的問題,按緩急輕重的成分排列出來。亦可著學生按手頭資料批判一下,日本現時的處理手法,有何值得稱讚或改善的地方。


三, 作為通識科能源政策課題的素材,讓學生比較不同能源的真實效益與成本之餘,亦可著學生撰寫「質成」或「反對」繼續發展「核能源」的報告書,並指出其它「可再生能源」於目前階段的局限性所在。


四, 作為倫理科教材,讓學生自行說出香港人於這件事上可擔當的角色,與及作為學生又可以怎樣向日本人送上支持和慰問。另方面,亦可順道著學生思考中日韓的鄰居關係,該如何定位才恰當。


五, 作為思考教育的教材。讓學生分析中港地區「盲搶鹽」事件背後,政府、傳媒、學校及個人等多方面,究竟扮演了甚麼的角色。並著學生說出「盲搶鹽」這類行為,究竟屬於「智」或「不智」,對整體社會又會產生甚麼影響。


六, 作為食物安全等的討論基礎,讓學生真正了解何謂「食物安全」、「產地來源」、「成分標籤」等觀念,又可以讓學生評價香港政府現行的食物監察制度,對香港人是否真的足夠。


七, 作為香港政府及政策研究的一部分。著學生檢視這次事件中,政府各個部門,像:人民入境事務處、海關、食物安全中心、衛生署、天文台等等,是如何分工合作及把關的,它們之間的協調能力,又是否仍有提昇的空間呢?


以上僅是筆者粗疏的聯想,希望能達致拋磚引玉的效果。


(原文刊於 教協報 2011年4月號 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