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7日星期日

現代社會薪酬的合理性

看過一些資料,知道現代社會薪酬比例失控及失效的情況,極為嚴重。舉例說,在2000年以後,一間大規模的跨國企業,其最高層管理職級的薪酬,可以是其中層職級的薪酬中位數的四百倍;而其中層職級的薪酬中位數,與普通工人的薪酬中位數比較,視乎不同地區,則有幾十至幾百倍的差別。傳統經濟學解釋,薪酬與績效之間,通常成正比,但從金融海嘯期間所有倒閉的大公司的情況來看,連不懂經濟的小朋友都可以看得出,這點完全不成立。否則,薪酬過千萬美金的雷曼兄弟高層,就應該不可能讓其公司結業。而也正正是這種「錢我先袋落袋,風險就讓社會大眾一起承擔」的管理作風,燃亮了平時默不作聲的群眾怒火,而且更有愈燒愈烈的趨勢。筆者到目前為止,看不到這種現代社會的「共犯結構」(參閱:思考與學習 > 站長教室 > 共犯結構),有任何出路;但卻想指出這種不公平趨勢由來已久,自由經濟學者所說的甚麼自由市場或「無形的手」,從來沒有真正產生過作用。最經典的例子之一,自然首推「家庭主婦」的合理薪酬回報的「有效性」。而像特殊體藝才能的回報、跨地區收入的鉅大差距,與及近年在網上很多「無償創意活動及作品」分享,亦屬於這個「合理薪酬」的分析與討論範疇。所以說,不要以為「既有既定的事實,就一定合理」,大家現在取的薪酬、工資,說不定,正是當年社會主義者所說的,由剝削及欺詐其他階級而來。

2009年5月7日星期四

對新高中學制的幾個顧慮

新高中學制推行在即,有網友問筆者有甚麼評價。說到底,教育改革事在必行,而香港教育體制,處於多變的新世紀,不跟世界潮流走和不肯主動求變的話,亦祇有死路一條。套句官方口吻去說,是這次的改革的精神,筆者是支持的,但在執行上卻有幾個仍去不清的顧慮。即:1) 通識科目的評分標準成疑。弄不好的話,更偉大的原意,也會變質,由「愛」學生變成「害」學生。而假若評分標準糢糊,祇要求甚麼「言之成理」,那麼,某種特定的語言表述模式,就勢必進一步被「確認」,而出身於低下層級的學童,亦勢必處於劣勢。2) 另類學習經驗的分類法及考核評分所佔比例欠清晰。中上階層人士的子女,會否參與的項目愈多愈佔優,令身處低層的學生無法與他們正面較量,繼而任社會再作「階層複製」,這點值得關注。3) 名校「直資化」的趨勢,會否籠斷了之前由「個體努力」及「學業成績」主導的市場,令更聰明或有另類潛質的低下階層學童,也不可能翻身,亦須加嚴肅監察。此外,還有英中、中中教學語言的微調,私營與夜校學生的生存競爭能力,都是影響新高中學制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值得大家繼續思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