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6日星期四

師道之難

曾聽過一個關於師徒之間的真實故事。弟子心高氣傲,自持天質高,帶幾分聰明,已盡得真傳,以為師父一定會選自己去繼承他的位置。怎料,卻因幾次他跟同門切磋中的瘋狂,竟被師父冷待了,最後更被勸走。臨行時,弟子忿忿不平,師父卻沒有解釋,祇叮囑他好自為之。多年後,弟子走了很多崎嶇的路,已變成了師父,卻忽然明白了一些東西。簡而名之,是:武德。

這不是小說橋段。告訴筆者這個故事的,是一位於本地拳壇的前輩朋友。他又同時補充,當年拳術技巧上的東西,他的確已充份掌握了,但內心卻一直弄不清楚,勝利與德性之間的關係。一直到他贏過、輸過、受過傷後,才知道「平常心」的重要性,及後才能抹去囂張,在跌倒的地方重新站起來。

無巧不成話,有次筆者批改論文,有一位同學多次用電郵問我,關於學科成績的問題,強調甲等是志在必得,著我快點給他好消息。剛好,他的論文表現在甲下與乙上之間,筆者於是成人之美,給了他一個甲下,並寫下幾句勉勵的說話。誰料,第二天那同學卻竟然來到我辦公室,初則質詢,繼而責罵筆者。謂筆者的功課指引不夠清晰,評分細節不夠具體,要求我給他重寫一遍以達致拿到甲等成績的機會。筆者基於制度與專業,拒絕了他。但他走後竟用電郵辱罵我,大意是我栽倒了一位優秀的人材,說我將來一定後悔。

事後,筆者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動氣,也不追究,別讓事件忘了自己的初衷。然而,由於心裡有點擔心該同學,或會走上歪路。兩星期後,我約見了他,除了解釋評分制度外,更給他強調「平常心」的重要性。他那時雖然心中仍有氣,但情緒已平靜不少。卻原來他一直都有這種心態,成績就是成績,你叫我怎樣做可以拿到高成績的,我就跟著做,不談其他。於是,我再跟他斟酌了一會,見他仍不甘心,祇在吱唔以對,就讓他離開。

韓愈的《師說》中,強調為師之道,在於「傳道、授業、解惑」。後二者,筆者於一般情況下,都能做到。但說到人生之執著,要引導同學回歸正道,卻真是:難、難、難!(原載於2015-7-15星島日報「師家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