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8日星期四

全民起義與解放香港

擅長街頭技倆的社民連,一連幾日,就「五區總辭」,先後喊出「起義」與「解放」的口號,盡顯狂態,深深抓住部分思想與行為均傾向極端人士的心。然而,如此一來,「五區總辭」行動,也就正式與溫和中產決裂,再難回頭。而在電視新聞的鏡頭前,筆者亦祇見社民連諸子在「造勢晚會」上的詭譎笑容,看不到公民黨往昔的雍容華貴與風度翩翩。看來,公民黨今回是「上錯賊船翻身難」。說坦白,事情發展至此,已變成一小撮人的「街頭鬧劇」。建制派固然不會上當,跟你糾纏;而社會大部分市民,也不會同你癲。既發揮不了他們原初所構思的效果,亦白白浪費了補選的公帑。在一片混亂中,辭了職的,想重新入局,依筆者看,機會微乎其微。反而,若有得體的中間路線新臉孔,一不留神,卻有機會冷手執個熱煎堆,進入立法會。這的確是一齣好戲。

標籤:

2010年1月25日星期一

浴血阿修羅之「傻鬥傻」

對佛學稍有認識的朋友,都不會對「阿修羅」感到到陌生。阿修羅貼近地獄之火,是六道輪迴中的戰將,殺氣騰騰,遇神殺神,遇佛殺佛。殺得性起時,嗜血的他們,甚至會連昔日的戰友也不放過。打擊對他們來說,是燃料;任何巨大壓力於他們身上,都祇會轉化為力量,生命一日未枯萎,生命一日都充滿戰意。對付他們的唯一方法,其實祇有「冷漠」與「隔離」。對他們愈加呼喝與責罵,他們會以為你正在替他們納喊助威。愈想喝止他們,他們反而愈亢奮。這分析應用於現時於香港提出「五區總辭」的那一小撮「公民連線」核心成員身上,一樣有效。筆者一來不認同,「五區總辭」等如「公投」;二來,亦不相信如此「缺乏明確目標與效果」的行為,能帶出任具「起義」的效果。祇是,筆者也討厭那些「中『左』毒」的人的那些言論,咄咄逼人之餘,正替「公民連線」那班人做「免費宣傳」。正一「『癲佬』遇上『瘋漢』」,「傻鬥傻」。

標籤:

2010年1月21日星期四

記後現代青年精神對話

真不想活下去。甲說。
發生了甚麼事嗎?乙回應道。
沒發生甚麼。祇是覺得人生很悶納。活多一天,辛苦多一次。
要學懂感恩啊!
我有。所以就算現在立即死掉,也不會埋怨,更不會可惜。
你沒有快樂過嗎?
也許試過。但已忘記了那種感覺。
你談過戀愛沒有?
談過。
給喜歡的人吻著、抱著時,不感到幸福嗎?
或許吧!總沒有深刻印象。
那有沒有自己喜歡的活動?
有,而且很多。
那為甚麼不去玩?
因為玩得多,就會覺得很無聊。
生活如何?
平淡,太平淡。上學、上班,重重複複,永無休止。毫無意義。
那你心目中怎樣才叫有意義?
不知道。沒有人告訴我。
有沒有試過主動去承擔起一些責任?
為甚麼要這樣?
因為承擔責任是對抗悶納的良方。
我才沒有這樣笨。你不會明白我的。
為甚麼這樣說?
你都不是我。怎可能明白。
我也試過你的年紀啊!
你的年代怎同現在比?
在成長道路上,我看不出有重大差別。
但我卻看得出。
你試試說給我聽?
你成長的年代是八十年代,但現在已經是2010了,怎能比較?
最近好嗎?
不大好。
學業有問題嗎?
沒大問題。
變愛方面有問題?
沒有。
那究竟是甚麼問題。
我就是說不清楚。
那你的感覺怎樣?
覺得很辛苦,所有東西都在壓逼自己,而且重重複複。
有和家人談過嗎?
他們的問題似乎比我更多、更大。
那我有甚麼可以幫你?
就這樣,說說也不錯了。
你有目標或理想嗎?
一聽到這兩個字眼就頭痛,都不知是那位高人發明出來害人的。
想去甚麼地方旅行嗎?
我想過去流浪。
後來呢?
沒錢,沒有去。
那為甚麼不儲錢?
我才不會這樣笨。
心情好了點沒有?
沒有。但說起來,有點睏。有空再說。
……

標籤:

2010年1月18日星期一

「偷換概念」與「轉移視線」

特首曾蔭權早前於立法會內進行答問,把溫總理告誡他要注意的「香港深層次矛盾」說成是「本地深層次問題」,馬上被人炮轟是「偷換概念」,企圖「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其實,近月「偷換概念」的,又何止曾特首呢?發起「五區總辭」的團體,何嘗不是把「五區總辭」說成是(變相)「公投」,意圖擾亂民眾視線?當然,「偷換概念」畢竟仍算是「文化人」的「雅趣」。這至少比起某些「野蠻人」的「轉移視線」技倆,要高明些少。即如:「谷歌」明明是因為生意沒有進展,才準備放棄中國市場,但他們卻硬要在世人面前裝成清高的「烈士」。又即如:「反高鐵撥款」行動中,有部分滋事者於電視鏡頭前,擺明車馬挑釁警方,但事後有人卻竟反指警方動粗。而部分「另有所圖」人士,於「高鐵撥款議案」通過後,更甚至把「政府權力與咨詢結構」的「偏頗」,簡單說成是「因為立法會內有『功能組別』所造成的結果」1,意欲引發起下一輪的政治運動,這就是「轉移視線」。要知,立法會財委會議案的通過,以過半數出席的議員讚成為準則。而於「高鐵議案」中投反對票的,至少就包括一名來自「功能組別」的張文光。而投讚成票的,則又幾乎囊括了所有民選「建制派」的議員。所以,依筆者看,簡單把今次立法會通過「高鐵撥款」,說成是「因為立法會內有『功能組別』所造成的結果」,根本就是認不清事實。雖然,筆者也不認為中共的「網絡審查」值得支持,亦不覺得立法會內的「功能組別」有真正巨大的功能意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立法會財委會表決,不同於一般法案。不用分組點票。見:http://www.legco.gov.hk/general/chinese/procedur/fc_proce.htm#24

標籤:

2010年1月17日星期日

「官逼民反」的新詮釋

特區政府一副君臨天下的氣勢,循例式作「假咨詢」,對「反對聲音」充耳不聞、愛理不理,實非始自「高鐵撥款」申請。太遠的不說,同樣在曾蔭權班子下處理的,就有「皇后碼頭清拆」事件。二者都在「缺乏實質數字及資料」的情況下,作了所謂「長期咨詢」。然後到了「東窗事發」、群情洶湧時,政府官員就來一個「龜縮」,再偽裝作大仁大義,叫大家要「理性討論、大局為重」後,忽然匆匆上馬。筆者不敢說,清拆皇后碼頭與撥款興建高鐵,一定是背離民意,或政府存心作祟;然而,政府咨詢及處理「相反聲音」時的手法,卻實在很有問題。由特首曾蔭權帶頭的一眾官員,永遠都不會真正面對群眾。即如:曾蔭權早前於立法會內發言,明明與示威者近在咫尺,卻總是退縮、退避,祇懂口聲聲說一些沒有內容的「廢話」。就像上次清拆皇碼碼頭,這邊廂話保證會跟進,但另一邊廂就連鐘樓的「屍骸」也失掉,叫人替他臉紅。再者,筆者也實在看不到曾蔭權政府於上次事件後吸取了任何教訓,至令民怨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激起,支持政府與反對政府方案的勢力,黨同伐異,令社會矛盾加劇。以前筆者認為貪腐瀆職的政府,才會激起民怨,卻原來「偏聽」的政府,也同樣惹人討厭。而照此形勢,新品種的「官逼民反」事件,應該會接踵而來。

標籤:

2010年1月10日星期日

和諧社會?談何容易?

擲腐液狂徒、八十後青年衝擊警方防線、立法會議員對罵等,一連幾單新聞,都正告訴市民,香港正邁向「暴力文化」。跟港府提倡的和諧、共融社會路線,愈走愈遠,距離愈來愈大。先說政治現實,擁有權力的,總會維護自己的利益,而且在現有機制下,既然已擁有「絕對優勢」,那就自然「從容不逼」,正所謂「話之你『叫救命』」。造作及厚顏些的,更會語重深長的說:各方發表意見,應循現有機制,以理性的態度進行。但問題是,現有機制失效、失衡,部分人的聲音永遠進入不了「當權者」的考慮時,繞過所謂「合法途徑」,似乎就是唯一的「逼於無耐」。筆者不是「八十後」,所以不完全認同他們現時的作為;但筆者也曾年輕,故卻明白年輕人的單純動機,任何激烈行動背後,都無「反中亂港」的原意。再者,一個多元而物質豐盛的社會,要所有人達成完全一致的想法,根本就是「天方夜譚」。西方人深明此道,故在幾百年探索和諧之道時,才發展出「民主」。面對野蠻、不合理的行動,我們固然應該譴責;但作在當權者,也是否該檢討自己的角色、定位及態度呢?中國古語云:水能覆舟,亦能載舟。恰當的掌握民心、民情,從一般市民的角度思考一下施政方向,才是正路。願特區政府當權者,審慎從事,以免大錯鑄成,積惡難返。

2010年1月6日星期三

匿名控訴與網絡上的「挑釁文化」

筆者自外出闖蕩江湖以來,久不久總遭人「發暗器」和「放冷箭」。這些暗器和冷箭,款式還不怎樣,但共同特點之一,卻是「匿名」。要不,就是說筆者做了甚麼傷天害理的壞事,累人家失掉了一些東西;要不,就是說筆者越過了某些界線,令某些人受到不公平待遇云云。然而,奇怪地,筆者卻從來絕少收過直接及正面的「投訴」,這仿佛暗指筆者向來處事太盛勢凌人般。但這是事實嗎?筆者一向覺得,自由社會的好處,是可以透過文明的原則,就大家不同的觀點,去作交流。你認為我有甚麼不對?請直接告訴我。正如我的觀點與你不一樣的話,我也會告訴你知一樣。這總好過寄甚麼匿名信去繞路說禪,轉彎抹角,令接過投訴的人一頭霧水,都不知該如何回應。另外,網上流行「挑釁文化」。在討論區裡久不久就有人說「你夠膽就乜乜乜乜乜」,好像要你接受他的挑釁才安樂般。要知,用隱藏的身份去進行挑釁或攻擊的人,一定不會是甚麼強者。這類人永遠祇會作幻想,以為其他人會跟他玩他所設定的無聊遊戲。舉個例,網上就有人叫筆者試下入鬼屋或跟師傅去請神請鬼之類,以證真偽及測試筆者的膽量云云。筆者在此回應1,有興趣的「請先上路」,若有人肯計足時薪給筆者,筆者一定奉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1:在其他人的網絡、地盤放恣,不是筆者的風格。準確一點說,筆者其實真的想問對方,是否有資源和膽量去參加筆者所主講的各項心理學課程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