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3日星期日

卡特及其超前時代的眼界

六十分鐘時事雜誌》訪問美國前總統卡特(Jimmy Carter),引領筆者反思美國的主流價值變化與及民主制度的不足等問題。長久以來,卡特給人的印象,都是「花生佬」及「歷來最失敗的美國在任總統」之一。卡特衣著向來簡樸,缺乏個人特色的魅力,更要命的,是他在任期間,早被傳媒形容為「土頭土佬」。而於他在任的第四年,伊朗更發生了脅持美國人質的事件,讓人覺得無論從那一個角度看,他都不配當上「世界第一大國的領袖」。然後,事實是這樣嗎?算起來,第一個能認清卡特功績的組織,應該是2002年「諾貝爾和平獎」的評審委員會。他們確認了卡特在「中東和談」過程上的先導位置,並頒了獎給他。而卡特在接受電視訪問時,則表示在「伊朗人質事件」上,儘管美國當時意見,傾向以武力解決問題,而這樣做的話,也能推高他的民望,但「沒有對伊朗進行任何軍事行動」,卻是他自詡任內其中一件最「引以為傲」的事。這再加上卡特的節約、環保,堅持減省總統個人不必要的支出1,大力主張全國節能2之餘,並於白宮內安裝首副「太陽能裝置」3。諸此種種,都顯示卡特較之其同時代美國人的主流價值,走前了許多步。而民主制度的無理、無情,則在於人民的質素4沒有一定保證。選民在「投票」時,祇會顧及眼前的各種權利,而未必會作周詳而全盤的社會考慮,更惶論期望他們能超越時代了。卡特祇做了一任的總統,他的繼任人列根(Ronald Reagan)則是做了兩任兼且是「歷來最受歡迎的美國在任總統」。然而,卻有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列根的政績很多是由「公關技巧」與「形象包裝」所促成,在個人眼界方面,反不及卡特。歷史的吊詭,此為其中一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為節省無謂開支,卡特更曾倡議取消總統到達任何地方,必須現場奏起《最高統帥》之樂章的規定。
2:據統計,卡特時代美國整體的原油進口數量,較之他的前任及後任總統時期,都要少得多。
3:這項工程,在列根上任後不久,以「無此必要」的理由拆去。
4:民主制度的弱點之一,是它不具備「保證選民質素」的內涵。換句話說,就是民主制度,不一定能確保所有「選民」都必然具備「優良」的質素。

標籤:

0 則留言:

發佈留言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