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31日星期二

從親子關係到父母學

人類成長的歷程,父母親的角色有幾重要?不用多說。因此,很多著名小學收生到最後關頭,要選擇的,始終還是父母。因此,時至今日,很多學校的「家教會」,都會定時舉辦「父母學」講座,直接培訓家長,讓家長能隨學生的腳步,同步成長。

親子關係,是自然流露和感性的。為人父母,以愛為基礎,透過日常生活及所安排的活動,跟子女一起去建立互信、親和及持久的關係。讓「家」成為一個「安樂窩」、「避風港」。而「父母」則成為子女人生最堅實的伙伴及支援者。

父母學,則是理性的規劃。父母之間要溝通與協調,共同訂定子女的願景及應對子女未來的各樣可能性。要在育兒培養工作上分工,制定管教時雙方的「一致性原則」及程序。並要守護某些二人之間共同相信的重要價值。

主打,當然是行為管理。父母要透過身教、說理和獎罰的方法,讓子女清晰明白那些是「理想」行為,可以保持;那些是「不良」行為,要戒絕。禮貌、社交及人際溝通模式,一般以「身教」為首要,表現合適的,應予以獎賞鼓勵。而生活作息規律,包括:零吃選擇、每週乃至每天的娛樂安排等,則應與子女,就不同階段與處境的「實際情況」,共同制定及遵守。

以上,主要是「生活管理」方面。學習方面,主要包括:做功課、興趣活動、閱讀習慣和視野培養。每天及每週的做功課時間,應該有一個「一致性」的安排,比如是:放學後,或晚餐前,要完成;中間,有幾多個小休或小吃等。

興趣活動的安排,要與學校上下課的規律,有機地配合。比如說,練習樂器的時間怎安排?參加朗誦或游泳比賽時,怎練習?每次練習多久和多少次?都要花些心思。

最後是閱讀習慣與視野培養。大量研究已清晰表明,閱讀有語言及思考培養等多方面的好處。怎樣設計一個「由淺入深,趣味與知識並重」的長線閱讀計劃給子女,一定要邊行邊摸索,並不時向前輩請教。而身教及開放性的態度,則是培養子女視野的最佳方法。父母本身樂於探索及思考世界,久不久全家一起去做些「探索式旅遊」,子女的視野又怎會短淺?(原文載於2020年3月28日  信報  教研天地 )


0 則留言:

發佈留言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