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9日星期五

大時代裡的生活技能

事隔七年,筆者今年再度執教「生活技能」一科。教導同學如何能「更有效地面對將來的生活挑戰」。內容包括:自我認識與肯定、人際關係與溝通、處理衝突、情緒與壓力管理、目標設定技術、時間及財務管理等。算是涵蓋了多個生活上的技術範疇。倘同學能真正掌握到其中的竅門,的確會終身受用。而於首節課時,筆者又會強調個人特質(Personal Characteristic)、態度(Attitude) 、技能(Skills)和知識(Knowledge)之間的相互關係。簡單而言,就是「性格決定命運」,「態度決定成敗」,而「技能和知識」落在不同性格和態度的人手上,所產生的效果,可以是「南轅北轍」,差別很大。由於篇幅所限,今次僅討論個人特質與不同態度,所可能產生的影響。

「九型人格」理論中,很強調一個人「心理底層的需要與恐懼」。一個人的心靈中,最渴求的東西,通常就是他內心最缺乏的東西。有些人重視原則、有些人重視人際關係、也有些人重視權力與控制。雖然沒有對錯,但卻由此會出現 不同人對同一事件的理解、體會和反應,會大相徑庭。一個人覺得「簡單而合理」的決定,會挑起另一個人的「強烈反感」。舉例說,你在「說道理、談知識」,而對方則覺得你在「碰底線、爭權力」,完全達致不了任何預期成果。卻原來,從應用心理角度看來,兩邊都沒有「錯」,卻「壞」在雙方都沒有從對方的心理特質入手。於是,一邊強調所擁有的權力,一邊不斷地說他堅持的道理,造成不能回頭的衝突。因此,生活技能一開始,即強調每個人一定要認清自己的性格特質,並同時要對其他人的特質具「察覺力」,以對應其他人的心理需要,並籍此締造更「和諧共贏關係」的可能。

成功的人生,當然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定義。但「自信未來生活有更多選擇與可能」,肯定是其中之一。所以,一個人的「人生態度」是否持開放性,至為關鍵。筆者經常教導學生,要以「開放、謙卑」自處。對大小事物,要從不同角度入手。選擇媒體,不能憑「主觀口味、喜好」;擇友,要儘量包括不同背景、陣營。如此,一個人的世界,才能繼續開放,看到更多的可能。(原載於2019-11-8 信報〈教研陣地〉)

0 則留言:

發佈留言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