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3日星期六

著名小學取錄的學生是怎樣煉成的?

新一年度的升小遊戲,正式開始,一眾廿四孝父母,又將啟動其「報讀工程」,千方百計,勞心勞力。既要填寫表格及準備相關文件,更重要的,又要為小孩打造一個「能獲心儀學校垂青」的狀態與形象。雖說每間學校的教育宗旨與培訓方法,都略有不同,不能一概而論。但正如大文豪托爾斯泰所描述的「幸福與不幸福的家庭」一樣,「好」學校的收生要求其實都相似,反而「一般」學校的收生準則卻各有各的差異。也先提一聲,近年若干著名小學,都強調在選拔學生的過程中,重視該小孩的「潛質」多於他們「已獲得的成果」,即重視即場應對、反應,多於著重已獲得的獎狀、證書,但其實二者並無實質分野。以下以「P + ASK」,即:個人特質Personal Characteristics、態度Attitude、技能Skills及知識Knowledge四方面,拆解家長須為小孩所作的準備。

個人特質方面

一般而言,健康、生活有規律、大方、有禮、開朗,是每間著名小學都看重的東西。要小孩實質如此,小孩從小就應該有一個相對有規律的飲食及作息活動時間,避免久不久疲態畢現。經常積極參與各種不同活動,主動及有禮貌地去跟不同的人相處,懂得共享和尊重他人。

態度方面

冷靜觀察、有耐性、熱衷學習、親切有禮,是四樣寶貝。父母平時跟小孩旅遊、逛街,要著小孩多觀察身旁事物,並於有需要時,加以引導及講解。要培養小孩的耐性,啟發他們對各樣事物的好奇心,愛上閱讀。對師長有禮,並懂得向他們請教及問候。

技能方面

琴棋書畫,於現代社會其實是不夠的。玩一、兩樣樂器,熟習一、兩種運動,唱下歌、畫下畫。像鋼琴、小提琴、非洲鼓、游泳、溜冰、芭蕾舞、視藝、勞作等,都可以。獨立的中英閱讀能力與技巧,則要儘早培養。能參加些像音樂劇表演、運動節、英詩朗誦比賽的話,早見過大場面,亦值得鼓勵。

知識方面

多間學校曾表明,小孩的學術成績,不是重心所在。說的,其實是小孩在一般情景下的應對與思考能力,應輕易就能反映出來。要看新聞。而讀書,的確亦不是祇求分數。知識學習,應該是一種生活習慣,要每天做。

完成上面各項後,就要知道家長的角色與任務。著名小學的收生程序,或多或少已在考驗家長們能為其小孩付出多少。然而,能撥出時間陪伴小孩成長的,祇是最基本。能給小孩作「模範」的,才更重要。父母的職業、成就,不能說「不重要」。然而,這些在小孩的履歴上,已清楚顯示了出來。也因此,多幾張獎狀及證書,有時倒不如有一張能展示家庭關係的合照。父母對小孩成長的誠意,有時更超越金錢及對自己事業的追求。也因此,一位專職的家庭主婦,絕對可媲美另一位經常要到外地工作的跨國企業總裁。

筆者認識的一位出身自名校及著名大學的舊朋友,早年就曾因要照顧小孩而離開大企業的高薪厚職。從入幼稚園開始的一段長時間,除到處旅遊外,也經常帶著小朋友去做社會服務。興趣班及各種活動,全部第一身陪伴及參與,從不假手於人。閒時帶小孩往不同的博物館,並主動任母校舊生會的幹事。面試時,母校校長問她怎理解教育,她就以「身教」慷慨陳詞。像這樣的一位家長及其小孩,你能拒絕嗎? (原載於 11月2日《信報》〈教育論壇〉)

0 則留言:

發佈留言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