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7日星期二

教的目的與學的層次

多年前,一位同學曾跟我們的國文教授,作如下的對答。

問:教授,其實範文的作用是甚麼?
答:範文,是優秀文章的示範,給初學者作為一個參考。
那可以取消其中一、兩篇,而不影響教學效果嗎?
當然可以。範文,不外是個例子,是個手段,而並非目的。
但教少了,就不會有影響嗎?
也不會完全沒有影響,那視乎你想教授些甚麼,或想傳遞些甚麼訊息?
那教授你認同考核時,需要同學背誦某些章節嗎?
非必要的背誦,其實無甚必要。然而,某些文言文卻需要一定程度上的強記,這對整體語文基礎的穩固性,很有幫助。
那是否要讓學生以後都會宰宰記住才好呢?
能自然而然記著,當然最好。但倘若之後忘記了,也不見得是壞事。畢竟,頭先已經說過,範文不外是個例。教的目的,就是不用再教多一次。知道學生已吸收了某些知識,便可以了。俗語說:過橋抽板、得魚忘荃,用不著放不下。
聽罷,我們一眾學生,仿佛明白了些。

至於學習,筆者則很喜歡跟學生分享以下的一個故事。話說故事裡的徒弟,厭倦了學習的生活,又覺得已通曉了老師的學問,於是向老師辭行。

老師:你認為已經掌握了我的學問了嗎?既然如此,離開前,就請你幫老師一個忙,到山下找些碎石來填滿我後花園的甕,可以嗎?
學生雖不明所以,但仍往山下走了一趟,用搬回來的石頭,把那個甕填滿了,然後就想拜別老師。
然而,老師於此時候卻再說:填是填滿了。但老師卻想你再幫多一次忙。你能替我到山下,找些沙來,再填滿那甕嗎?
學生聽罷心裡想,再行多一次,也分別不大。於是就再次下山,並完成了老師的要求。
祇是,老師這次卻再說:辛苦你了!但既然你都決定下山,那不如再幫多我一次吧!這次,你就幫我取點水,給我注滿那個甕,如何?
學生在推無可推的情況下,終於完成了這次最終任務。

臨走前,老師跟他說:為學就正如你幫我完成的三個任務。每次都好像已經把那個甕填得滿滿,但其實當中充滿著未填滿空間。學問的高明處,總在微小的細節功夫上,願你能好好領會。(原文刊於2014101 星島日報「師家」版)



0 則留言:

發佈留言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