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2日星期二

某類「不公平」是促成個人勤奮不懈的因素

究竟「不公平」有沒有正面效能的呢?筆者於廿多年前,就已經思考這個問題。而也許令部分人出乎意料的,是某類的「不公平」,竟然是令人努力的因素。

唸心理學的人,應該知道。獎賞能促成及強化一種行為,而不同形式的獎賞設定,則會加強或減弱那個行為的出現。傳統心理學研究裡的白鴿/老鼠告訴我們,穩定結構的獎賞回報設計,即:觸碰若干下按鈕,就會按比例得到食物,並不是強化白鴿/老鼠觸碰按鈕的最佳方法。反而,不定時、不定次數、久不久不按比例的獎賞,最能誘使白鴿/老鼠去不斷努力,觸碰的行為會最明顯。由此推論,若按付出得到回報,是其中一類的「公平」,那麼,不能按付出而肯定獲得回報的「不公平」,最能推動參與者的積極性。

當然,世事又沒有這樣簡單的。心理學上的「學習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 現象警告我們,長時間的嘗試若未能換來合理的「解脫」/進步/獎賞,「放棄」的行為,就會出現,而且會持續一段時間。

人類世界更複雜的地方,在於人有理性和思考,除了溫飽外,也有精神上的需要。而除了追求「公平」,也追求「公義」。且不單止為了目前的自己,更會為未來世代的人努力。也因此,人類才不愧被稱為「萬物之靈」!

0 則留言:

發佈留言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