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4日星期五

於高中推行全方位「生死教育」事在必行

到了 2041 年,香港每 3 人中就差不多會有 1 人年齡達 65 歲或以上,人口年齡的中位數也會由現時的 41.7 歲上升至 49.9 歲。因此,在香港各個年齡階層,特別是在中、小學,推行「生死教育」實在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事實上,香港推行「生死教育」的水平,遠比歐美日等先進地區落後。配合現時中學文憑課程「通識科」的要求,「其他學習經歷」又強調全方位與體驗式學習,筆者建議教育局可鼓勵學校帶領高中學生組織及籌辦下列生死教育活動:

講座探訪加強認識
1.「認識死亡」講座:邀請有關機構到中學舉行兩小時的講座,直接向學生講解「死亡」,讓他們能更早從多方面去掌握「死亡」的某些特質與真相。香港有數個積極推廣「生死教育」的團體,樂意提供相關的支援。
2.拜訪殯儀服務公司:香港人對喪葬殯儀一直心存忌諱,對有關服務的認識非常貧乏,以致處理喪葬事宜時會額外感到徬徨無助。有見及此,筆者建議高中教師組織或鼓勵學生到殯儀服務公司拜訪,更可以通過專題個案的形式與其他同學分享。
3.到訪墳場、墓地:以「名人的生前死後」作主題活動,要求學生探討已故名人在生時的事 、生存意義、貢獻及影響。教師可考慮邀請專家作導賞,讓同學親身感受與觀察墓地,並了解墓銘的作用與歷史價值,發揮聯課活動的意義。
4.自主晚晴/寧養/善終服務講座及探訪:這是針對不同人士需要的三種服務,然而大眾對它們的認知卻非常有限。筆者建議教師於高中三年裏,邀請至少其中一種服務的提供者,到學校進行講座及推廣。更可以鼓勵有興趣的學生到相關醫院探訪或擔任義工,既能獲取資訊及技巧,又能培養學生服務社會與關顧有需要人士的精神,一舉兩得。
5.參觀醫院、殮房及靈牧服務單位:安排學生親身進入醫院殮房,並由相關負責人員講解由入院、離逝、入殮房、認屍到出殯的整個流程。之後,並可順道了解靈牧服務的宗旨和工作,讓沒有宗教信仰的學生,多一些知識;有宗教信仰的學生,則多一份體驗。

寄望上述五個活動建議,能喚起教育局或部分教師的興趣,讓「生死教育」在香港推行得更好。

(原刊於2013-05-14 星島日報〈大學版〉)


0 則留言:

發佈留言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