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8日星期五

重讀〈六國論〉

國內劇集《新水滸傳》開首幾集,有一幕是這樣的。魯達(智深)聽罷金翠蓮的遭遇後,除了大罵鄭屠外,還向金氏父女說了這樣的一句,他說:「這世上的惡人,都是被你()這樣的懦弱之輩,給寵出來的。」的確,傳統文化息事寧人的教誨,助長了不少的邪惡與歪風。你退一步,他進兩步;你以為他會心足、適可而止,但偏偏他卻祇會變本加厲、貪得無厭。

最近偶然重讀蘇洵的〈六國論〉,發現當中對六國諸侯與嬴秦心態的描述,的確到位,而且更與上面說的互相參照。他說:「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與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

用白話文去作握要翻譯,就是:秦國之所以日益強大,原因其實不在於它的征戰力,而是在於六國急於求和、自動割地的心態。久而久之,此消彼長,嬴秦不戰而勝之餘,幅員愈來愈廣,而諸侯的力量,卻愈來愈弱。可惜,秦國的貪婪是無止境的,諸侯輕易自動奉上的土地,祇強化了它的佔有慾。到最後是未正式交鋒,雙方就已經能夠分出強弱勝負。

眾所週知,蘇洵寫〈六國論〉是寫給宋朝皇帝看的,著他不要向大遼割地求和。然而,按筆者的意見,〈六國論〉其實也可以給所有被強權欺負的人作參考。正如我一開首時引魯智深於劇集中所說,惡人都是被寵出來的。要是所有人都能堅持,不做惡勢力的幫凶,世間應該更美好。

標籤:

0 則留言:

發佈留言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