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關公月下釋刁嬋》

真實歷史上的關公是怎麼的人,早已經無關痛癢。筆者祇知自清室入關,基於民族英雄岳飛跟滿族祖先金人有嫌隙,文化上開始逐步進行「抑岳飛,捧關羽」的小動作,並慢慢神化關羽的義氣與忠誠。最典型的笑話之一,是民間的所謂關帝塑像,身為後漢皇叔、蜀國開國皇帝的劉備,竟然會站在他身後……。而當民間傳說一而再地將他「完美化」,到現在我們印象中的關公,已經是一個完完全全的英雄:一身武藝,忠義兩全,絕不貪酒好色。
而在以上的傳統「定位」下,戲曲內關公的斬殺刁嬋,以忠義之名,保存自己的聲譽,又怎能算不合理呢?況且,這段戲曲雖短,但刁嬋的再三勾引,關公一而再的勸退也無效,從英雄的「剛陽四正」、不可侵犯的尊嚴角度來看,她的「被殺」,也可以說是「活該」的。這再加上戲曲中的劇情明言,是曹操指使刁嬋色誘關公,關公徜若稍稍再後退一步,實難保之後有更多的女色送上,那到時壞了關公自己的聲名固然不好,若誤了劉備的軍威部署就更事大。也因此,斬殺刁嬋亦變成了關公的唯一選擇。筆者祇羨慕刁嬋最終死在大英雄關公的青龍郾月刀裡,而不必老死於無明蒼白的歲月內。
也就是這樣,關公月下釋刁嬋,使刁嬋毋須面對自己失去價值的一刻,也毋用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衰老。在「被揮刀斬殺的一剎那」化成了「永恆的傳奇」!
關公月下釋刁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SQmJzenND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1:刁嬋,是俗寫。正確寫法應該是貂蟬。
註2:那一年,媽媽看電視時聽到此曲十分喜歡,於是第二天便挽著筆者的小手,到油麻地新興唱片公司去買這張折子戲的唱片。光影仍留在腦海裡,但往昔街角的真實,卻早已煙消雲散:
1 則留言:
看著附圖,稍有歷史的認知的,都不禁發笑!
發佈留言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