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0日星期五

從「次主權」到「城邦論」:讀陳雲《香港城邦論》

這幾天筆者於忙裡偷閒,揭過陳雲教授的書及在網上看過他的講座,才忽然發現他主張的「城邦論」,與年前沈旭暉教授所提出的「次主權」,有著異曲同功之妙。二者都嘗試替香港在中國眾多城市中尋找出自己的「位置」與「價值」。沈教授的「次主權」,在分析「菲律賓槍手脅持香港旅遊巴上人質事件」時提出,從《基本法》所賦予香港目前的政治、社會、經濟實權入手,突顯香港現時於國際社會上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能發揮的作用,並藉此帶出香港對中國於國際政治佈局中的重要性,勉勵香港政府要「好自為之」,要充分實踐自己的價值。

而陳教授的「城邦論」,則發端自近年中共對香港事務的干涉日多、「香港人口成份的『日漸大陸化』」,而香港政府於多方面竟然無認真及長遠的政策去處理這些問題。陳教授從歷史出發,指出在《基本法》賦予香港人「高度自治」之前,香港已有近170年「名實俱全」的「城邦」歷史。而香港與中國的關係,亦應該是互相倚持、互惠互利,而不應是「一面倒」的「以大壓小」,或「大力干預」。更進一步說,應該是:能保持著其獨特「城邦」特性的香港,對香港本身固然有利,但對中國整體發展也更為有利才對。而香港發展民主和努力保護好自己的「治權」,則是香港人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和任務。

綜合而論,「次主權」與「城邦論」二者的入手、分析角度和對焦,固然有所不同。前者,從國際政治著眼,強調香港的「獨立身份」,可以回饋中國的中央政府,屬客觀理性的勾劃陳述;後者,則「抗拒中共」的意識甚濃,深信香港能保持真正的「城邦式自治」,才算是「合理」和「盡了自己的本份」,帶有鼓吹革命的意圖。然而,從結論上看,二者卻並無分別,它們都同樣可以為「香港的(未來)角色」/「新香港」作理論基礎。

當然,香港人最終能否守護好我們的「次主權」,繼續做好我們的「城邦自治」,就要靠我們自己的努力了。若像香港現時的官員般,完全不明白自己對「港人治港」的責任所在,祇懂向北京獻媚,冇事不向中央請示,政客缺乏視野,紛紛投「共」,民眾亢奮,「非理性」的程度飆昇,香港遲早「玩完」。 然而,話分兩頭,筆者卻相信,大部分香港人所嚮往的,是一個「高度自治」及「優質獨立」的香港,而不是一個「封閉/排外/自以為是」的香港。香港人所堅守的,畢竟是:法治、自由、平等與族群互相尊重等的普世價值。祇盼望在「一國兩制」下的中、港融合,是優質、雙贏和互補長短的,而不是對抗、雙輸和最終慘淡收場的。

還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城邦論》的前言〈放乾沼澤,還是殺滅鱷魚〉,「可讀性」非常高,盡顯陳雲風格與功架之餘,喻意深刻,值得所有香港人反思。

陳雲香港城邦論》 新書發佈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t22UehVCjk

沈旭輝 談「次主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YHSi_84wPQ

曾瑞明: 一個封閉論述 - 讀陳雲香港城邦論》及陳雲fb上的回應
http://1in99percent.blogspot.com/2012/01/blog-post_2394.html

標籤:

0 則留言:

發佈留言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