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0日星期二

略談近年香港課外活動的發展趨勢

隨著香港過去十多年中小學收生趨勢的轉變,與及「新高中學制的推行」,「課外活動」已經變得一點都不簡單。而據筆者的觀察,現在更至少有五個它發展的趨勢,值得所有關心香港教育的人留意。這包括:課程化、核心化、多元化、專業化和認證化。而這五個趨勢,對學生、家長、教師、學校和社會五個方面,又各自造成不同的影響,現簡略分析如下。

一) 課程化:所謂課程化,意思就是「課外活動」已經日漸變質,由所謂課「外」轉變成課程中的一個部分。最顯然易見的,是現時很多學校所籌辦的課外活動,都出現了很多教育目標,而且活動內容亦出現規範化、標準化和評估定位的趨勢。有考核的,就考核。有比賽的,就比賽。中途又有學生評估及負責教師的檢討計劃。這個趨勢於學生來說,無疑是增加了學習的壓力,祇有少量喜歡被考核的學生及他們的家長會樂在其中。教師會增加不少額外的工作,而學校於行政上的消耗亦大。

二) 核心化:即指現時課外活動,漸漸變成考核、評估、呈分、升學,甚至獲聘的一個重要部分。由以往於教育裡扮演邊緣、支援、補充的角色,變成舉足輕重,甚至與正規課程分庭抗禮,受到學生及家長的重視。教師對此雖說無可奈何,但教師工作性質與類別的轉移,即如:要兼顧更多課外活動相關的工作,則屬避無可避。

三) 多元化:以往中、小學的課外活動,種類都較隨意、鬆散,很視乎學校有甚麼資源,和教師當中有沒有人可以擔任帶領的工作。但自十多年前那次的教育改革起,中小學的課外活動早已變成了「必需品」,甚麼:德育與公民教育、社會服務、與工作有關的經驗、藝術發展和體育發展等的五大範疇,一個都不能少。也由於此,來自低下階層的學生,必然處於劣勢;而一般中產階層的家庭,則為填滿升學申請表上的各項而疲於奔命。

四) 專業化:課外活動由課程化和核心化的兩個趨勢所引致的必然後果之一,是專業化。簡單而言,就是對課外活動的內容與其果效,有更高的要求。現時常見的做法之一,是學校為某些課外活動,特意在外面尋找一些合資格的教練回來任教。當然,亦有要求校內教師往外接受培訓後再執教的。各式其色,但都向著要求更嚴謹的方向進發,沒法再走回頭路。

五) 認證化:由課程化、核心化和專業化出發的另一個必然後果,就是認證化。換句話說,也就是學生在參加了某個課外活動後,可以根據過程中的表現,或透過某種考核形式,獲得某些外間組織或機構頒授的認可資歷或證書。如此一來,讓學生也好,家長也好,可以有些硬件證據在手,方便紀錄在案。

以上的五個趨勢,在香港社會已出現了一段時間。然而,筆者卻發現現時教育局對之並未有較嚴謹的監管和指引,教導學生該如何選擇。於是乎,一些稍有資源的學校和家長,都疲於奔命,生怕辦得或參加得太少,但辦得或參得加太多,卻又感到疲乏,甚至間接引起精英學生逃亡潮;而缺乏資源的,就急如熱鍋上的螞蟻,不知怎樣才能夠趕上去。祇盼望當局能加推一些指引和指標,讓學校、家長和學生有所識別,令學生能達致真正全方位的學習之餘,又能夠培養出當局多年來所強調的九種共通能力。

(原文刊於 2011-10-4 星島日報「教育」版 )

標籤:

0 則留言:

發佈留言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