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8日星期三

權益教育與道德培養

早前大家樂快餐集團,基於社會壓力,最終撒回刻扣員工食飯時間工錢的方案,勞工界認為是小勝利,但資方則表現慘情。這件事看似無甚特別,但其實卻反映了近年香港人對「權益」的敏感度增加,和已更懂得掌握各式各樣政治遊戲的玩法,算是多年來,香港社會整體進步與成功推動權益教育的成功範例。但這樣就足夠了嗎?

曾修讀過西方社會及政治哲學的朋友,都應該知道,源於西方的權益教育,都把重點放在爭取與維護自己的權益上。對自己所應該擁有的權益,會斤斤計較;但對道德、良心一類的價值觀念,卻絕少關注。而在推動權益教育的同時,更甚至會教人以「自己的利益行先」,祇要沒有「干犯法紀」,都無不可,一律加以接受。而也由於這樣,西方的權益教育,都以法律所賦予的權利為關鍵,動不動就「訴諸法庭」判決,久不久就要求「改動法律」。尚幸的是,於西方社會裡,超越的宗教信仰,也仍是共通的,個個都信神守法,所以社會大體上,總算相安無事。特別是在戰後的幾十年,較成熟的西方國家體制,都沒有出現過甚麼目無法紀的領袖。而即使偶爾出現了貪腐無能之徒,亦早被民主制度轟走。

剛巧筆者於大學裡所任教的一科,觸及少數族裔在港升學與就業的權益問題。教授對象是現職教師,故一廂情願地以為他們全部都會認同「時下香港的大學對本地『非華裔』學生的中文會考、高考成績的入學要求」是不合理。誰料當中就有一位同學,以土生土長香港華人的權益立場發言,表明支持現時大學入學要求的「遊戲規則」,並謂這正體現香港特區重視「兩文三語」的特殊性,沒辦法參與這玩戲的人,理應被淘汰。而少數族裔根據他的想法,要不就請按照遊戲規則去玩,要不就請自行離開。

筆者即場沒有跟他糾纏,但心裡卻有一個疑問,就是當從事前線教育工作的人,都事事以權益行先,對其他人既缺乏同理心與仁慈,又對現行制度的凹陷位缺乏察覺,香港學生所接受的,究竟會是一個怎樣的教育?這尤其是在這樣一個「行每步路都針對著『遊戲規則』而走」的世界裡。富豪明白如何跟政府打交道,以達致自己最大的創富目的;政客明白怎樣偽裝熱血,以撈取最多的政治本錢。家長知道怎樣做,才能讓自己的子女,升讀心儀的學校;學校知道怎樣鋪排自己所獲取的成就,才可以吸引家長。學生從小就在補習社裡學習「考試技巧」與「應試策略」;出來打工前,先操熟「面試」的程序與要求;長大後,就學習如何根據規則,交少些稅及在社會裡賺取最大的回報。對別人的處境,完全漠視,也缺乏真正的關懷,個個都祇求打贏眼前一場場有「文明規則」的仗。

筆者不是全知、全能,沒有甚麼方法可以「力挽狂瀾」。但卻懂得道德培養一類的東西,不能單靠生硬、冰冷的課程和教材,就可以成事。作為教育工作者,特別是於前線執行教學工作的,理應從自己做起,然後以「身教」的形式,真摯地去關懷身邊的人,讓學生體會甚麼才是真正美好的價值,讓「生命影響生命」。而筆者也相信祇有這樣,香港的下一代,才有心靈上更好的出路!

(原文刊於 2010-12-8 香港經濟日報「國是港事」版)

0 則留言:

發佈留言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