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5日星期四

從資優尖子的訪問回應看社會的「塑模能力」

近幾年會考放榜,電視台都循例走去訪問那些「資優、跳班,又考獲優異成績」的尖子,而今年在電視鏡頭前出現的,則是一名取得24分,僅得12歲的女孩,三育中學的女生江卉君。記者問她,將來有甚麼志願,她就說,想做個心藏科醫生,因為這樣可以幫到很多人。然後記者再問她一些其它事項,她則一連兩次都說,這個不方便回應。後兩條問題的答案,從小女孩的反應得知,明顯地是她的師長等人所為,但第一條的答案呢?依筆者看,似亦非「真誠」之作,祇是這個可能卻連小女孩自己也未必知曉吧。(這即如早十多廿年前,幾乎所有日本女孩被問及「將來有甚麼理想」時,都會答「想當賢妻良母」一樣。)仍不信嗎?那且翻閱近幾年年紀輕輕就入大學的資優神童,過半數被追訪時,是否幾乎都說出跟今番江卉所說出的「十分類似」的話?而根據此邏輯,凡成績好的,就必然要做「醫生」;而選擇做醫生的原因,就是因為能夠「幫到人」。然而,這是真的嗎?相信大家心裡有數。筆者從沒有打算推翻「好成績的,都應該走去做醫生」與及「做醫生可以幫到很多人」這兩條「亞洲人式的黃金思維定律」。我於此祇是在思考,這兩條「亞洲人式的黃金思考定律」背後,究竟曾經及將來仍然會握殺幾多其它方面的「人材」而矣。說坦白,除了醫生外,所有其它的專業,又有哪一樣不是以「幫人」為目標的呢?故此,今次及多次以前年輕尖子的答案,與其說是出自他們自己的真心,例不如說,那是出自我們大部分亞洲人的「倒模思維」。筆者一直相信社會有「塑模」一個人的功能,而從我今次所見,這說法一點不假。

相關新聞: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804/4/jief.html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804/23/jix4.html

標籤:

0 則留言:

發佈留言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