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6日星期一

從「平智」到「通識」

香港人的「平智化」趨勢,的確愈來愈嚴重。從數字上說,專上學額於這十幾年間,已倍數增長;但現實是「學歷」與「智力」的增長,沒有必然關係。傳媒整天探討的話題,不獨流於簡約、表面,而且更集中於演藝與娛樂範疇。再不然,投資與理財的知識與資訊也還可以,但一到政治、社會新聞,就已經很勉強,更惶論文化、歷史、哲學與藝術。大學生整天祇懂發問,但卻不曉得思考;懂得幻想,卻抓不住創意;懂得上網搜尋,卻不懂得判辨當中的真偽及作整理;更甚者,寫論文時連範疇、課題與題目也弄不清楚,要照著「樣板」及「指引」去做,而導師亦祇能嘆句「無可奈何」。本來高中新學制的通識科,就是要對應以上的情況,但偏偏卻定得太死,硬要變成「中學文憑試」計算成績的科目。然後,又要製訂出甚麼「客觀評分準標」及「標準答案」1,以示公平云云。由此,筆者可以預期,另一批「高分低能」的「考試機器」,又即將投入生產,繼而運往勞動市場造孽。其實,除非香港政府想學生再次墮入「考試迷陣」及去光顧「補習天皇」,否則,筆者實在看不出,讓「通識科」必修而不特別計算成績,有考試而沒有「標準答案」,有何大問題?請教育當局認真想想,及早臨崖勒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參閱筆者2009年8月20日的另一篇文章《新高中通識科的評核標準問題

0 則留言:

發佈留言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