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7日星期一

舞者心目中的《神雕俠侶》〔評《神雕俠侶》(舞劇) 〕

筆者一向附庸風雅,喜歡舞台藝術,無論默劇、棟篤笑、幽默劇、話劇、音樂劇或歌劇也好,祇要時間許可,久不久都會找時間欣賞1。特別是那些誇媒體的創作,筆者對於那些編劇跟導演的手法、意念和形式轉換,特別好奇。所以,幾個月前一看到《神雕俠侶》舞劇的海報推出時,就已經心癢癢的想知道,編舞者如何能將四大冊、十多廿萬字的原著搬上舞台,並化成舞蹈,讓舞蹈員去演繹。比如說,怎交代楊過的斷手呢?又怎樣演繹楊過的癡、狂及執著呢?誰料,今晚能一次過將上述所有的問題解答。《神雕俠侶》舞劇(下簡稱《神》劇)以簡約但富變化的舞台作背景,主調幽怨,色澤則艷麗。當中燈光效果,自然須記一功,能把台下所有觀眾的視線集中到應有的地方去。服裝方面,也是以簡約及方便舞動的設計為主,但頗能勾劃每個人的身份,像裘千尺出場雖不多,但她的襤褸服飾與駭人化妝,卻能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道具方面,除了用硬件舞台擺設,布料及紙張的應用,也算有神來之筆。就像一幕幕借撕碎不同顏色的紙張去反映舞者情緒上的崩潰,也令人覺得特別。而用血紅長布象徵血漬及斷臂,借白色長條去襯托出小龍女的飄逸輕盈,亦意念統一,易於明白。舞蹈善於表達情緒變化,而現代舞則精於運用舞蹈員的整個身體。《神》劇在舞蹈編排上值得欣賞的地方,是編舞者經過之前幾次把東方名著改編後,已經能把東方的肢體語言,巧妙圓熟地融入以西方形體為主軸的現代舞的表現技巧上,像融入太極拳的盤旋肢體動作,仿照詠春黐手的套路,某些與粵劇動作源出一轍的舉步、跳躍與翻騰等,都用得恰到好處,與原先現代舞的技巧水乳交融。《神》劇分成十三幕,以《相殘》一幕始,以《俠侶》一幕終。由武氏兄弟相鬥,至郭芙砍掉楊過手臂為全劇起點,然後以縱橫交錯的情緒記憶作轉合,至楊過、小龍女血戰金輪法王,成就神雕俠侶告終。然而,與其說《神》劇是以舞蹈形式去演繹金庸小說,倒不如說是編舞者與導演如何透過自己對原著《神雕俠侶》的印象、感覺,以純舞蹈及音樂的形式,去重現《神》的精髓。是以,雖說是「『神雕』俠侶」,但原著裡的「神雕」卻偏偏沒有出現。而若干原著重要的情節,亦僅以寥寥幾十字的字幕去交代。當然,舞台上舞者的舞功,也是令人欣慰與喜悅的。幾位主角的舞技,固然絕頂。但像演出裘千尺、甄志丙和「小楊過」等人的舞蹈員,也跳得精采,就實在是錦上添花,令人喜上加喜。筆者雖然從沒有直接在外國地方欣賞過其他劇團的類似表演,但單憑欣賞此劇與閒時觀看相關的影音資料,筆者於此亦足可以說,「香港舞蹈團」諸位舞蹈員的舞蹈技巧與表演造詣,與任何其它地區的舞蹈員比較,也絕不會遜色。還值得一提的,還有《神》劇的音樂,能做到與原著神髓及舞台上的表演相得益彰,達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1:筆者另一篇舞評,可見於「舊有雜談」裡的〈邢亮的尼金斯基〉。

0 則留言:

發佈留言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 首頁